从体制,信仰,战略三个方面,简述西罗马帝国最终灭亡的原因和过程。

四帝共治

罗马起源于分散的部落城邦,早起大家各自为政,出于大规模的生产和共同防卫的需要,国家诞生。但虽是统一的共同体,但成员始终保持警惕。因此早期的重要职位都是有两个以上的人来担任,防止出现独裁。后拉,戴克里先40岁成为皇帝,并且是由地方军用户的,他完整的见证了混乱的全过程,所以一上台就要改革,主要的一点是将罗马帝国划分成四个大的管理区,交给包括自己在内的四个人去统治。


由于之前500年的共和国历史,罗马的皇帝并不像中国古代的天子一样,所以戴克里先直接把自己设定成最高君主,让人们管自己叫“主和神”,实现权力的合法性。人见他得趴在地上亲吻他的长袍。戴克里先讲版图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后,他和一位朋友担任这两部份的主皇帝,再讲东西两部分细分选出两个副皇帝,这就是“四帝共治”。


按照戴克里先的想法,东西部皇帝都是有任期的,任期结束,主皇帝退位,副皇帝继位,然后再选新的副皇帝。理想是好的,但执行这些制度的还是人,人的欲望是无限的。他退位第二年内战又开始了。君士坦丁获得了胜利杀死了其他三个皇帝,将整个帝国再次统一,但四帝共治留下的分裂似乎难以愈合,几十年后,君士坦丁的继任者再次把皇位传给两个儿子,分别掌管东西两部,罗马帝国正式分裂成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。


信仰危机



这节是基督教对于罗马帝国的影响。在基督教兴起之前,整个罗马帝国是信奉多神的,每个殖民地供奉的神都是不一样的,比如丰收神…,所以罗马帝国的神话系统特别庞大,罗马政府对宗教是宽容的,但是以政治忠诚为前提的。基督徒的越来越多,让罗马感受不到忠诚。基督教徒认为只有一个神,平等观念也导致皇帝与普通民众一样。盛世时代对现世生活的享乐,变成了对乱世下对来世的向往,越来越多的罗马公民在乱世中向往死后升入天堂,不愿意参军,财富没有回流进社会,大多用于祭拜活动,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体系的发展。


尽管和原有信仰产生很大冲突,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,帝国最终还是迫于压力拖鞋。公元313年,君士坦丁颁布《米兰敕令》,宣布基督教合法化。但后来基督教又出现了内部理论分歧,尽管皇帝都出来调停,但其内部派别纷争还是带来了社会动荡,国家很多精力都被消耗在解决这些争议上。


西罗马帝国的灭亡



公元330年,君士坦丁在帝国东部建立了整个罗马帝国的新首都,取名叫做“新罗马”。之所以迁都,是出于对当时处在危亡中整个罗马帝国形势的考量:外部,罗马帝国正遭受着北方蛮族的大举入侵,无论在规模还是势头上都非常强大;内部,则是为了从源头上解决政权的合法性问题。


戴克里先把自己封为最高君主,把权力神化,让权力的源头直接指向神,他之后的继任者包括君士坦丁也是这么做的,但罗马有太长的共和传统,是绝对君主专制的牵绊。比如,元老院曾经是罗马共和国时代的权力机构,形式上,皇帝想要做任何重大决定还是要和元老院商量的。如果想要摆脱这种传统的束缚,唯一的办法只有换一个地方,重新建一套班子,所以君士坦丁决定迁都。


迁都的目标,就选在希腊地区的一个小海港——拜占庭。这里既远离了蛮族进攻的主要风口,又远离了元老院的视线,更远离了罗马城几百年沿袭下来的军事官僚喋喋不休的争吵。手握大权、专横跋扈的近卫军被取消,元老院也完全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咨询机构,没有了实权,君士坦丁发布命令、管理国家的自由度大大提高。他引入了当时东方波斯帝国的很多君主专制礼仪,这时候罗马帝国的皇帝才真正称得上有绝对权力的皇帝。


随着君士坦丁向东迁都,整个罗马帝国的战略重心自然就发生了转移。在这种转移之下,东、西部的差异越来越大:君士坦丁堡的发展越来越快,而之前的罗马城却越来越衰落。一方面是由于整个罗马帝国的首都切换到了东部,所有资源都向东倾斜;另一方面,君士坦丁堡所处的位置本来就是一个天然的交通枢纽,它扼守着黑海和地中海的咽喉要道,又控制着丝绸之路东西方的商道,不仅易守难攻,并且贸易发达,所以之前在西部的大量贵族和精英阶层都开始向东移民,罗马城成了毫无发展希望的废城,最终西罗马帝国灭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