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。

1.圣学多为存天理,去人欲。每个人都有欲望,至少落地之后就有生的欲望,那为什么要去人欲呢?这里的人欲为“过”或“不及”,对于像正常的生的欲望,不属于人欲而是天理。在心学里也可以这么理解,良知指引你的就是天理,违背良知的就是人欲。

2.心即理,理在心中,但需事上练。心学认为,理在我们心中,我们生下来就心中就有了理,我们不需要像外界获得理,但需要致良知,将埋没在我们心中的理挖掘出来。

3.知行合一,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。在空间上知与行不可分割,在时间上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。知行合一就是一件事的开始与终结,不可有始无终,二者缺一不可。当你进行某件事时,定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,同样,有了做一件事的心,才会去做这件事。

4.四句教:无善无恶心之体,有善有恶意之动,至善至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。

心学将良知必做太阳,我们为了应付这个复杂的世界,人欲如同乌云挡灾了太阳面前。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事,脑海里有两个想法,做了可能会有损他人(良知、太阳),不做又损害了自己的利益(人欲、乌云),我们陷入纠结,是接受良知的指引还是满足自己的欲望?心学告诉我们要致良知,遇到乌云就用力拨开。我们可以看到心学上良知是至高无上的,乌云岂能与太阳抗衡!以前都会觉得我们由两个小人组成,一个是善良的,一个是恶毒的,二者打一架,谁赢了听谁的,这个想法的一出现明显将此二人处于平级,这显然是不合适的。

心学在伦理关系上可谓是无懈可击,像是我们不用像外界学习就知道孝为先,但抛开伦理关系放于现实生活中就显得有点鸡肋了,像是我要去学编程,我心里知道编程怎么玩么?于是,有了这样一个解释,心这个东西太伟大,可以这么说,用心去学编程,那就自然发现了这个理,我们寻求的是心中用心的理。

看到知行合一,首先想到的是言行一致,于是拿起了这本书。本想着可能如其他中国哲学类书似的,说着理论而难以感知,这本书说了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四个例子,写的太有趣了,好不严肃,但确实很搞笑啊,例子中举的小例子差点没笑死我(我又想起王阳明早期学理学对着竹子格物的时候- -)。


写于 2018.3.9